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要求,3月29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韧性城市专委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志新、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王国华、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兼副总裁刘志鸿等领导到会并致辞。来自全国韧性城市领域的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高校等专家、学者、委员代表等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成立大会。会议由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王磊主持。
刘志鸿代表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依托单位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辞。他阐述了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成立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在行业科技引领、行业标准创新、推动行业高水平发展等战略的实施情况,并对韧性城市专委会今后的有关工作提出三方面希望:一是建立并完善韧性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标准体系,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同时组织研编一批填补领域空白的高质量标准,推动韧性城市高质量发展;二是要持续发挥专委会平台的行业凝聚力,聚集行业优势资源,加强技术交流、协同与创新;三是积极推动优秀技术标准转化应用,协助政府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做好韧性城市规划建设工作。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兼副总裁
刘志鸿
在致辞中,张志新对韧性城市专委会成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予以肯定,并表示这是协会的大好事、大喜事,协会将全力支持专委会后续工作。他指出,韧性城市建设目前已上升为城市建设的国家战略,为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并将韧性城市的建设要求融入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中,协会高度认可韧性城市专委会提交的工作重点提案,在此基础上对专委会未来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建立科学严谨的制度机制,保障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不断创新,积极参与协会的标准体系建设;三是高效发挥平台作用,引领发展、服务行业。张志新重点介绍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近两年工作的突出成绩,他表示,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的引导下,全社会标准化意识不断提高,协会正筹备多项行动促进标准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标准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希望韧性城市专委会尽快融入标准化工作的热潮中。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志新
王磊代表专委会筹备工作组向大会作筹建情况汇报;王国华宣读协会关于同意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的决议和第一届委员会负责人候选人人选的批复。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王国华
会议通过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韧性城市专委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一帆任主任委员,郑兴灿、贺静、张磊、贾克敬、张靖岩、郭建斌、饶胜、邹志翀、王瑜等9人任副主任委员,王磊任秘书长。与会领导向现场参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颁发了证书,大家合影留念,共同见证了激动人心的一刻。

颁发证书
大会还同期召开了韧性城市专委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委员会制度建设文件和第一届委员会工作要点。
在总结发言中,杨一帆主任委员指出,专业委员会将通过持续推动韧性城市建设标准建立和实施,不断拓展与城市建设相关协会、国际机构协作,更好地协助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提升城市自我修复能力,推进新时代工程建设标准化与工程建设及国家发展战略部署有机融合。他结合专委会工作实际提出工作要求:一是敢于担当勇作为,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和行业平台协作作用,担负起韧性城市建设领域“争先研究、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创新工作增能效,提升专委会工作的活跃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对秘书处提出三点工作要求:一是加强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引领韧性城市建设;二是扩大平台作用,集聚资源,做好服务;最后是加快梳理韧性城市规划建设谱系,有序推进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希望大家携手同心、行而不辍,共同为我国韧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为开创城乡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新局面作出贡献!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一帆
会上,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联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邹志翀作了题为《面向韧性城市规划建设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主题报告,结合对澳大利亚堪培拉市和我国深圳市的灾害分析,向与会者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在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针对城市层级和社区层级的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