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李荣庆:书写水运人生 谱续标准新篇
作者:马晓丽 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刊号:CN11-2989/TU
书写水运人生   谱续标准新篇
——记“标准科技创新奖”青年人才奖获得者  李荣庆
马晓丽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2020年终岁尾,在京城国子监集贤门对面的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院内,本刊采访到了李荣庆。而此前的两三个月,出差和加班“赶活儿”是他的日常。更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许多工作需要密闭式进行,因此访谈才拖到了岁末。
李荣庆2009年6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结构工程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工作至今。现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工程),第二届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水运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第七届结构设计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港口工程结构设计、科研与标准化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交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工作十一年来,负责了多项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国科协科技项目,完成了多本水运工程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发表近十篇有关标准化学术论文,结合工程实践和行业关注问题,积极探索水运工程设计新理论和新方法,研以致用。2019年被授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科技创新奖”青年人才奖。
 
2014年厦门海堤纪念馆李荣庆与海堤建设者合影
 
自身优势得施展  真知实践获赞誉
李荣庆博士期间,正值国内港口工程结构设计相关规范的修订时期,主要的结构设计规范如板桩结构设计、重力式码头设计和桩基规范都在进行修订,跟随国内著名可靠度研究专家贡金鑫导师,完成“板桩结构可靠度分析”、“港口工程桩基可靠度分析”、“重力式码头抗滑、抗倾稳定性可靠度分析”等成果,毕业后到水规院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关注国际可靠度设计理论和应用最新发展,并积极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
李荣庆作为主要人员完成了 “港口工程结构性能退化研究及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和“港口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指标体系及方法”等前沿性研究项目。2014年,他参加了国际航运协会140工作组“水工结构半概率设计方法”研究工作,相关内容被收入2015年国际航运协会发布的研究报告中。2018年,他参加了针对港口工程是否可进一步提高设计使用年限的专题研究。2019年申报交通运输部标准项目“提高设计使用年限的码头结构设计指南”,李荣庆有幸参与其中,并针对该问题开展研究,以完善我国水运工程标准覆盖面和适应性,满足部分港口建设的需要。
李荣庆和水规院的同仁们一道,积极探讨港口工程全寿命设计理念与方法。港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港口工程全寿命管理是指对港口工程基础设施在不同阶段从不同方面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或体系,它的目标是在港口工程整个寿命周期内获得最佳的质量和成本效益。近30年来,全寿命管理在国际上已变得日益重要。而在我国港工界,全寿命管理还是新生事物,若要真正在工程建设中实施,还有大量的困难要克服。
规划设计是港口工程全寿命管理的初始阶段,用全寿命管理的理念指导设计,是实现工程全寿命管理的基础;而尽快实施港口工程的全寿命管理,必将促进全寿命设计方法的不断完善。李荣庆在毕业之初就跟随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吴澎进行港口工程全寿命设计方面的研究,参与了“港口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方法理论分析与研究”,对全寿命管理与全寿命成本、全寿命周期设计方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推进国内水运工程抗震设计方法发展
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特别是自1975年以来,在我国沿海及其附近地区,发生过几次大地震,如邢台、海城以及唐山地震。其中唐山地震给天津港的港口水工建筑物造成了较严重损失。尽管四十余年来我国沿海未发生过大的破坏性地震,但地震属于高度随机的自然现象,仍有着潜在威胁。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目前我国沿海港口的规模、吞吐量、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地震灾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将是十分严重的。
李荣庆在博士期间就跟随导师参与完成交通运输部“国内外港口结构抗震设计对比分析”专题研究和《水运工程抗震设计算例》的编写工作,正式参加工作后一直关注国际抗震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发展。参与完成了中交集团重大科技项目“强震区港口抗震设计研究”,编制完成《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S 146-2012)宣贯教材。借鉴国外港口工程多水准的抗震设计理念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积极探索我国水运工程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方向。发表了《<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沿革和展望》、《美国码头结构抗震设计标准要点分析》等技术论文,对我国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2014年李荣庆在日照港调研
 
我国现行《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S 146—2012)(以下简称《规范》)采用的是单水准的抗震设计方法,抗震验算仍采用基于力的设计。目前,国外港口工程和国内其他行业大多采用多水准的抗震设计方法,除了基于力的设计方法外,还采用了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
    早在1993年,我国就对水运工程是否采用多级设防进行过探讨,至今尚未形成共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的变形验算等方法和变形破坏准则等均未进行深入研究,而这是能否实现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的关键研究内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国水运工程抗震设计技术也逐步发展。回顾《规范》的演变历史,水运工程抗震设计技术也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逐渐丰富的过程。参考国外主要港口抗震设计规范,水运工程的抗震设计采用多级设计方法,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为了及时吸纳新技术和新经验,更好地指导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修订中设立了相关攻关课题,修订后的《规范》可进一步推动我国水运工程抗震设计水平提升,促进抗震技术发展。
 
追随院士足迹  “水运人生”挑大梁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是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由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于2010年正式启动,中国科协牵头,联合中组部等11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抢救性工程,旨在通过实物采集、口述访谈、录音录像等方法,把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各方面的资料保存下来,为深入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宣传优秀科技人物、研究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原始素材。
刘济舟院士是我国水运工程领域的泰斗,他一生为我国水运工程建设、科技发展和队伍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2013年8月,刘济舟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任务下达时,刘院士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刘院士留下的资料不多,而且以前没有相关的传记,给采集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由于种种原因,至2014年3月,采集工作尚未有实质性进展。2014年3月底,在项目承担单位水规院领导的重视和安排下,重新调整采集小组成员开展此项工作。李荣庆作为采集小组组长参加了整个采集整理全过程。包括口述访谈稿整理、学术成长全宗整理、传记导言、结语和后记以及统稿工作。他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工作大纲,据以展开了目标明晰、有针对性的工作。
 
 
2014年李荣庆带队到日照港档案馆收集资料
 
作为水运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在进行采集工作之前,他知道刘济舟院士在我国水运工程界的重要地位,而对院士之前的人生路和作出的具体技术贡献,不甚了解。在做这项工作时,李荣庆感到身上的担子异常地重,他介绍说这不仅来源于我们自己相关知识的匮乏,更因为这是刘济舟院士的第一本传记。
李荣庆在其撰写的《水运人生——刘济舟传》的“后记”里说:“在整个学术成长采集工程中,我们每次的采访、资料的搜集都像是一次探索,每每得到重要信息时,都无比激动,喜出望外。在不断的资料采集过程中,刘院士在学术上的每一个发展历程,人生的每一次重要转折,甚至音容笑貌,都逐步清晰起来。”
在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下,项目组克服资料缺失、时间紧迫等困难,借鉴历史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口述访谈、档案查询、文献分析等多种途径,先后采访业内专家19人次,调研18家单位,分析文献数百件,最终采集原件资料222件,数字化资料299件,访谈音频1270分钟,整理资料长编约40万字,研究成果于2016年4月通过验收,获中国科协和北京科协好评,在《中国科学报》发表专题报道1篇,后被收录在《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丛书中,编著人物传记《水运人生——刘济舟传》1部。项目成果为我国深入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宣传优秀科技人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原始素材。
李荣庆感慨:“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我们人生中得以有一年的时间来了解刘院士的人生和中国水运科技发展状况,对于从事水运工程技术的我们又是何其幸运的一件事! ”
 
研产结合促标准化提品增效
“科研和标准一定要与生产紧密结合,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品牌竞争力”,这也是李荣庆在标准化工作中一直信奉的宗旨。在标准化工作方面,他参加完成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标准体系表》(2018年版)编写,及时掌握水运标准发布和项目动态,负责水运工程标准体系表和项目库的动态管理。
 

2020年李荣庆参加水运标准总校会
 
作为主要人员完成了水运工程行业标准《码头附属设施技术规范》(JTS 169-2017)编写、《水运工程结构设计通用符号标准》(JTS 103—1—2019),交通运输部标准翻译项目《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 300-2000)和《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S 146-2012)的中译英等十余项标准相关工作。
作为公司推荐人选,完成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项目“中外工程建设标准比对研究行动方案”和“一带一路工程建设标准化政策研究”,了解和掌握国内其他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动态。
另外,完成了《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 165-2013)、《水运工程地基设计规范》(JTS 147-2017)、《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JTS 153-2015)、《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S 151-2011)多项行业标准修订的技术支持工作。
设计一所是公司主要生产部门之一,作为设计一所复杂结构小组组长,李荣庆除参与完成有关标准项目外,自然要在生产项目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针对常规设计方法较难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数值分析、试验验证和工程反分析等手段,不断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了多个复杂工程结构设计难题,主要包括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码头结构抗震设计、结构耐久性设计等内容。在相关工程中,针对业主关注后期淤积维护和前提投入的经济平衡问题,应用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多次优化设计,最终确定了合理的结构方案。
近年来,李荣庆先后参与编写水运工程行业标准、《交通运输部交通标准化体系》《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参与翻译相关水运工程行业标准等近20项,主持完成20余项的水运工程标准总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