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技术交流 >
绿色施工的进阶秘法——BIM技术引领变革热潮
作者:admin 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导言
  当绿色建造遇上BIM,将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我们的建筑工地到底该如何管理呢?我们一起来看施工现场的绿色管理都有哪些内容。
 
1.能源管理
  现在使用的能源有天然气、煤、汽油、电、液化气、柴油等,施工现场用到最多的就是电和柴油,所以能源方面的绿色施工就是节油、节电。
 
  ♥在施工的过程选择较为优化的施工方式和优良的设备和工艺,将资源消耗大的设备淘汰掉。
  ♥做好供电线路的优化设计。
  ♥对设备还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保证其正常运行。
  ♥每个建设单位需要有专人对于设备能源进行相关管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应对的措施。
 
2.水资源管理
  生活中的跑、滴、冒和漏可能还算是小问题,在施工现场刻就不行了,所以节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可以采取以减少施工的用水量和浪费情况,安装节水型的流水设备;
  ♥定期对供水管网进行检查和维修,减少出现滴漏等情况;
  ♥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污水处理池、雨水收集井等对于雨水和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清洗车辆,绿化灌溉和混凝土部件的养护等。
 
3.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在建筑成本中一般占有50%~60%,所以嘛,开源节流这个节流最好就从材料做起,不过,我可没有说材料用次品用假冒伪劣啊,不信,您往下看。
 
  ♥减少对包装复杂的建筑材料的使用。
  ♥对建筑材料实行回收,施工现场设置专门的回收点,将材料按分类回收贮存。
  ♥加强施工成本管理,核对建筑材料成本,将成本控制在预期范围内,避免浪费。
 
 
4.污染管理
  施工的现场污染是比较大的,有灰尘、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治理扬尘
  ♥扬尘污染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图来选择一定的维护材料进行维护,加强现场的降尘措施,例如淋水和覆盖,尽可能采用清洁的燃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
 
  ➜治理水污染
  ♥设置相应的污水和雨水处理管网对于生活用水和生产污水进行处理,后期还可以加以利用。
 
  ➜治理噪声污染
  ♥在施工现场需要提倡文明施工,尽可能减少人为噪声。
  ♥选用的施工设备尽可能为低噪声级别。
  ♥规范噪声管理制度,采取消声、隔声、吸声、阻尼等综合降噪措施。
 
  ➜治理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的管理要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要注意对其进行综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问题来了——绿色施工只是这些吗?
1.人力资源管理
     施工过程中人力资源的节约实质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人力资源的保护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所以节约和保护劳动资源应该是绿色施工追求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机械管理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合理地选用机械设备也是绿色施工的重要内容。
3.产业化发展
     要改善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实施建筑构件和配件生产工业化,施工现场装配化也是绿色施工的一个重要方向。
当绿色施工遇到BIM——
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推进绿色建造的重要手段。
BIM的作用
  BIM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则是建筑行业的又一次革命。BIM的作用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实现建筑全生命期的信息共享。
     ♥实现可持续设计的有效工具。
  ♥促进建筑业生产方式的改变。
  ♥促进建筑行业的工业化发展。
  ♥把建筑产业链紧密联系起来,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当BIM遇上绿色建造
存在问题
     虽然BIM技术已经在我国开始应用,但可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应用模式、应用标准方面并未有重大突破。
     目前,BIM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还存在着政策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本土应用软件不成熟、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
推进BIM亟待突破关键技术
     (1)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阶段工作流程数据标准,形成完善的建筑全过程建设管理信息标准体系。
     (2)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建筑全生命期的核心软件产品,支撑全行业BIM等最新信息技术普及应用。
     (3)开展设计阶段BIM等最新信息技术在集成应用研究,实现各专业信息高度共享和设计流程的优化,支撑建筑可持续设计。
     (4)开展施工阶段BIM等最新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研究,提高工程施工全过程的预见性和管理水平,促进传统的建造方式向精益建造发展。
     (5)开展运维管理阶段BIM等最新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研究,实现建筑低能耗和绿色环保的最佳运维模式。
     (6)开展BIM等最新信息技术在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阶段综合应用研究,推进建筑项目开发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建筑业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实现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

来源:建筑技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