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新闻 >
齐骥:标准科技创新 建设质量强国
作者:admin 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齐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市长协会副会长
在2019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学术年会暨协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我很高兴也很荣幸应邀到杭州参加“2019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学术年会暨协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作为曾经在工程建设标准行业工作过的老同志,首先我对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成立4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也为协会40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欣慰。
今天在这里算不上主旨演讲。接到邀请后,我做了一些思考,今天算是一个有准备的即席发言。我想讲三点:
第一,简要回顾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历史进程。
第二,当前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要抓好的几件事情。
第三,谈几点不太成熟的思考。
一、对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简要回顾
1.新中国成立之初,工程建设标准是一张“白纸”。我们曾查阅过历史档案,没有发现民国政府有关工程建设标准的任何资料和信息。倒是清朝的时候曾经有过“营造法”。在这个“营造法”当中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律”(法律的“律”),一个是“例”(案例的“例”),似乎有点接近今天我们的技术法规和推荐性标准。但在封建社会中,“营造法”更多的是用于指导皇家园林、宫殿和陵墓的建造方法。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苏联援建中国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亟须落地。为了做好这些项目的建设,当时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从苏联引进了一批常用的工程建设标准,主要集中在工业厂房的建设。所谓“引进”直白讲就是照搬、照抄。
随着国家建设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提升,迫切需要有中国自己的工程建设标准来对基本建设工作加以指导。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后期,1956年左右,国家基本建设主管部门着手组织技术力量,开始编制中国自己的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可以说,新中国工程建设标准起步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工程建设标准仍然主要集中在一些常见的领域,如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砖石结构、木结构等,主要涵盖房屋建筑、桥梁、公路、铁路、隧道和水坝等工程领域。这个时期的工程建设标准,主要为设计所用,指导技术人员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图的绘制。所以这时候的标准多叫“规范”。比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等。当然也有少量的“规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验收规程》等。虽然这些标准也进行定期的修订,大概以10年为一个周期,但修订后的标准,其基本框架、基本内容仍然是沿用从苏联引进时的模式和版本。对于标准规范的管理,采用每本规范下设一个编制组,负责日常的条文解释和标准规范执行效果的收集。
虽然这些标准也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但是由于当时对强制标准的定性,更多的是考虑某种结构形式的重要程度,所以“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中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经常是强制性标准当中某些条文不必强制执行,而推荐性标准当中的一些条文则需要强制执行。在当时的标准规范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字是“应”“宜”“可”,它们既出现在强制性标准中,也出现在推荐性标准中。别看简单3个字,经常让设计人员无所适从。就是在编制规范过程当中,特别是审查时,专家们也往往围绕这3个字纠缠不清。
尽管这个时期我们国家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技术水平也不够高,但总体上还是支撑了当时的国家基本建设事业。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由来。我是1999年调到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工作的。当时正值各地基本建设的高潮。以北京为例,到处是工地,塔吊林立,上海等其他大城市也基本如此。由于当时大量的基本建设活动,工地上的事故频发,路陷桥塌、房屋倒塌,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虽然部里定期也组织各种形式的质量安全检查,对参与建设的各方主体安全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但往往是检查过后工地就又松懈下来了。鉴于这种严峻形势,当时的部领导提出,能否在现有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下,把那些散落在各个标准当中涉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条文摘录出来。不论是强制性标准中的条文,还是推荐性标准中的条文,只要是涉及安全健康要求,统统摘录出来,归纳分类,重新编辑,形成集中形式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受命后,我们组织了100多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集中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进行强制性条文的编辑工作。大家逐条筛选、逐条审查,最终完成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选编工作。部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当时的俞正声部长亲自出席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首发式。同期,建设部建立了施工图审查制度,由第三方对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进行强制性条文一致性的复核审查。由于强制性条文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当时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的局面。强制性条文制度的建立,也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进程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二、当前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几件大事
进入新时代,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理应紧跟时代的潮流。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努力,应该说中国的工程建设标准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有7000多项。基本覆盖了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再加上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形成了较为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前进”,对照新时代习总书记对标准工作的要求和定位,我们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道远。
工程建设标准是从事各类工程建设活动的技术依据和基本遵循,工程建设标准也是工程建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术走向工程实际的桥梁。这里,讲两件我认为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事情:
一是要深化标准体制改革,加快与国际接轨。
目前,我们仍然采用的是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相结合的标准体系。虽然强制性条文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技术标准的严肃性、权威性,但仍然没有上升到法规层级。这不仅与国际上多数国家采取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不接轨,也与新时代 “依法治国”的国家治理理念不完全协调。此外,从技术层面上讲,由于是条文强制,所以在执行中难免显得有些僵化,不利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解放思想、创新方法,从而影响了工程建设标准创新发展和质量的提升。刚才我向大家介绍了强制性条文的由来。应该说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产生在特定的发展时期,运行了20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用更新的、深化改革的方式来推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的体制、体系更加现代化,更加符合国际先进潮流。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法律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执行推荐性标准。这是法律的表述。我认为,有可能按照现行的法律框架,将我们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涉及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求、技术要求的条文内容,本着“性能控制,结果控制”的原则,编制形成更具系统性、逻辑性和定性要求的,更具法律效力和权威的,技术法规形式的新的强制性标准。在这个强制性标准基础上,将其他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也包括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都作为确保实现强制性标准目标性能的推荐性标准。在确保实现目标控制、结果控制的前提下,充分放活各类推荐性标准,使其能够更加及时、更加广泛、更加全面地把工程建设方面新的技术发展、新的材料应用、新的工艺工法,甚至新的组织方式,尽快地纳入到标准体系当中来,支持和保证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到位,实现与国际通用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接轨。
二是要着力于提升工程建设标准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新发展阶段,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征,已经从高速度转变成了中高速,特别是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标准的发展应同国家经济发展转型一致,从注重数量到更加注重质量和技术水平。
什么是标准的高质量?两年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的建筑方针,即“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国家的建筑方针,可以理解为理念引导或理念约束。这八字方针就是我们工程建设标准提升质量的目标和方向。如果我们的工程建设标准能确保国家建筑方针的落实,那么我们的标准就称得上高质量。
什么是高技术水平?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特别是信息化、数字技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建筑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因此,提升工程建设标准的技术水平、发力点就应该集中在这“三化”方面。具体的讲,就是以节能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建筑、以工业化为基础的装配式建筑和以数字化为引领的智能建筑。如果我们在今后几年当中能够把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术成果、最新工艺方法体现在工程建设标准中,我们的工程建设标准就称得上高技术水平。
三、谈三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是要高度重视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标准在现代的社会经济生活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标准的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家都熟知,由于华为掌握了5G的核心技术,并使其上升为华为的标准,所以华为走到了全球电子通讯的前列。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中医药是我们祖先的发明,是中国人的发明,应该说中国的中医药对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的中医中药特别是中药很难走出国门,原因可能就是我们的标准不是很严谨、不是很全面。日本从中国引进生产的汉药,却为许多国家所接受。可见标准对一个行业、一项事业的重要影响。再如麦当劳不是什么美味,但走遍全中国甚至走遍全世界,麦当劳食品的味道几乎一样。正因为如此,麦当劳博得了不少青少年特别是小孩子们的青睐。麦当劳能够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生产出同样味道的食品,可以断定它一定是有着一套严格的生产标准且落实到位。
    上面的案例告诉我们要更加重视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和学习国际上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使得我们的标准更多地被国际所接受和认可。
二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理应走到世界前列。在过去20年当中,全球绝大多数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在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建设了高速公路15万公里,高速铁路2.5万公里,地铁4600公里,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绝大多数也建在中国。刚刚落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同类建筑当中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备,最具现代化的机场。大量的、前无古人的工程建在中国,不仅仅凝结着中国工程建设者的辛勤汗水,更深藏着工程技术人员的聪明和智慧。我们有责任把这些工程项目建设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组织方式提炼出来,纳入到我们的工程建设标准当中,从而提升标准的水平。毛主席曾经讲过,“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而今天,中国大规模的建设和大规模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我们有资格、有条件、有能力,甚至有责任来兑现他老人家60多年前的论断,在工程建设标准领域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也是我们中国人对人类现代文明作出的贡献。
三是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要在“化”上大大加强。全面提升工程建设标准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固然重要,但与其同样重要的是标准的宣传、普及和贯彻执行。由于工程建设标准本身的专业性很强,首先要在工程建设领域的从业人员当中牢固树立工程建设标准化的意识。增强大家做好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法律规定的强制性标准反映国家意志,是政府行为,是政府应尽的责任。推荐性标准包括企业标准、团体标准,是为了保证强制性标准的目标要求能够在建设活动当中落到实处,是社会的责任、企业的责任、社团的责任和每位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非常欣喜地看到,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成立40多年,作为“领头羊”和领跑者,编制发布了大量的协会标准,应该再接再励、再创佳绩。《标准化法》中规定,鼓励企业、团体编制高于推荐性标准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但是法律的规定还远远没有成为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自觉。大家应该珍惜我们高速建设的好时光,去了就不会再来。把我们在工程建设中创造出来的好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尽快地提炼到标准当中来,是当前标准化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可以设想,大企业中可以设一个专职的岗位,由专人跟踪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职责就是发现能够列为企业标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经提炼,形成企业标准。标准是企业的名片,也应该是协会的名片。如果企业树立起这样的意识,团体、协会树立起这样的意识,形成工程建设标准化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在工程建设标准化领域走到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