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新闻 >
霾势凶猛,靠“驱”还是靠除?
作者:admin 单位:未知
 □ 徐海波 陈刚

  高速封路、满城口罩、出门迷路、学校停课……继史上最严重雾霾袭击东北后,全国许多城市都成“雾都”,就连风光秀丽的海南岛也笼上“灰纱”。“雾霾满面”已拉响“警报”。治污虽已达成共识,但一些地方囿于被动应对,驱霾“靠风吹”,治理“靠别人”,收效甚微。当前,治理大气污染不容迟疑,急需触及根本问题,并列出“责任清单”,强力执行。

  “霾”下净土几何?
  “满大街都是口罩,能见度低,只好不去室外。”上海张女士在办公室往外望去,平日里清晰可见的东方明珠只剩一个塔尖,在建第一高楼上海中心也只有朦胧的轮廓。连日来,上海遭遇四面“霾”伏,8日更是达到重度污染。环保部门建议中小学暂停户外体育课,暂停露天群众活动和体育赛事。
  今年10月底以来,从东北到京津冀鲁,再到长三角、长沙、柳州等地,雾霾侵袭范围越发扩散。就连“中国空气最干净”城市三亚,受外界污染物质输入影响,一些市民出门也戴上了口罩。有网友调侃说: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我才走。
  雾霾天气在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已成为常态。梳理近年来各地发生雾霾的频率发现,东北、华北地区秋冬季节频繁遭遇雾霾超过10年,但南方不少地区却是近些年的新变化。
  8日,因空气重度污染,南京“拉响”大气污染橙色预警,晨练的老人只能停留在室内。同一天,杭州多个监测点PM2.5指数爆表,空气重度污染。从上海去杭州出差的白领何慧说:“天都是灰蒙蒙的,几个有气管炎的同事一下车就不舒服,连去宾馆的路都找不到了。”
  除了空间上的扩展,“雾霾季节”的时间也拉长了。一些城市不仅秋冬季,就连夏季也一样雾霾笼罩。如今年6月,北京雾霾天气高达18天,是近10年同期雾霾天数的3倍。
  长期研究大气污染的南京大学教授刘红年等专家表示,总体而言,雾霾污染趋势还在增强。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污染重等特点。

  污染累积环境容量下降
  不论是气象数据分析,还是人们的切身感受,雾霾越来越频繁。部分专家认为,天气变化并未出现较大起伏,“人为因素”影响环境、大气污染仍在累积、环境容量下降,是雾霾高发的根源。
  中国气象局与中国社科院近日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显示,我国雾霾天气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主要源于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以及地面灰尘等。“我国是一个患有‘煤瘾’的国家,全球45%以上的煤炭都是在中国烧掉的。”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王金南教授指出,要治理大气污染,“必须把煤耗降下来,把‘煤瘾’戒一戒。”“大气污染越来越表现出区域性、扩散性特征。污染源不是一个地区形成的,也不能仅靠一地的努力。”刘红年说,区域性大气污染与高排放的工业布局直接相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等专家开展的“中国区域空气质量综合控制体系”专题研究发现,我国各城市的大气污染正逐渐从局地污染向区域污染演变。在东部的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区域,重污染发生体现出同步性。
  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大气中PM2.5浓度处于较高水平,伴随PM2.5等环境浓度的升高,东部地区的环境空气呈现出多污染物共存、相互影响等复合大气污染特征。
  对于10月以来,海南海口、三亚等城市连续出现轻度污染现象,刘红年认为,当地能源结构较为“清洁”,受周边地区气流输送因素较大。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项紧急研究印证了这一分析:大气远距离迁移,逆温天气空气流动性差,本地污染源等因素叠加是三大原因,而大气远距离迁移是主要原因。
  部分环保专家认为,我国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但大气污染仍在累积、环境容量下降,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是雾霾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环保部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有所下降,如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199.3万吨,同比下降2.37%。

  治霾切忌打“小算盘”
  面对雾霾,各地应急响应不断,停驶部分公务车、企业减排或停产、部分工地停止作业、人工降雨……但许多人发现,雾霾污染却未见明显好转。专家认为,虽然雾霾频发,但其危害并不像台风暴雨一样明显,一些地方对治理雾霾未引起足够重视。“高污染企业只是搬离到附近地区,即使环评发现项目问题,但为了发展经济并未叫停。”刘红年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对雾霾天气处于“应付状态”,相关的减排措施只有总体规划,但真正落实不够。
  当前,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在治理污染方面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担心影响经济、税收和就业,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偷偷地上,节能减排任务难以落到实处。
  专家认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好看”,片面追求GDP,怀着“羊随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的心理,想着雾霾大家一起扛,以不变应万变。也有地方官员虽有心治污,却发现自己“单打独斗”,最终失去动力。或者无奈历史欠账太多,于是只好一边还旧账,一边欠新账。
  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传江表示,和大气污染现状相比,我国传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并不能很快改变,特别是落后产能过剩、环保治理技术滞后等问题没有根本改观,雾霾治理压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很大。
  当前,多个城市陆续出台“应急预案”,启动联防联控机制。但业内人士担心,各地利益纠葛深、资金缺口大和法规约束弱导致了地方各自为战,治霾积极性不高,不能真正联控联防。“应急方案非常必要,能够尽快见到效果,但各地政府也要下定决心,采取切实措施,调整政策导向,进行长期性治理。”刘红年说,在确保经济运行平稳的前提下,要以更大力度推进经济转型、能源结构调整。
  刘传江说,要真正打赢大气污染防治这场硬仗,仅靠政府部门还远远不够,广大公众要积极参与,选择绿色出行,使用清洁能源或小排量汽车都责无旁贷,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