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新闻 >
“互联网+城镇化” 跨界创新建设智慧城市
作者:admin 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编者按:2015中国绿公司年会全会于近期在沈阳举行。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主任李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先后作全会主题演讲。李铁主任从未来城镇化释放的庞大需求潜力切入,描绘智慧城市建设的蓝图。李铁主任演讲整理如下:


  一、城镇化蕴藏着庞大的需求潜力
  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4.77%,城镇总人口达到7.49亿,近几年每年进城人口超过2000万,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城镇化进程,因而中国城镇化可谓史无前例。
  城镇化涉及到“几亿人”的安居乐业,这意味着市场需求的潜力无限。实际上,我们有2.7亿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 ,还有8000多万的城镇间流动人口,这3.5亿的人口比美国总人口还要多,他们的空间变化会带来很大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看,我们有多达几亿人的高收入群体。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2011年,年收入18.8万以上的高收入家庭的人口数量达1.3亿,而年收入7.96-18.8万的较高收入家庭也多达1.3亿人口,还有年收入4.5-7.96万的中上收入家庭的人口也是1.3亿,也就是说,我国达到中等以上收入水平的人口数有近4亿,多于美国人口总量。
  这么多数量的人口,这么雄厚的资金实力,这么庞大的消费需求,我们还能说中国在未来经济增长过程中将面临严重的下滑吗?因此,当前出现的问题肯定是短期的、结构性的问题,我们不认为未来的城市化发展下消费需求会处于长期停滞局面,因为城镇化相关改革的深入推进,势必会有效拉动需求增长。
  那么,如何通过城镇化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呢?从中央层面来讲,大概有两方面的政策。
  第一,通过土改、户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释放潜在的需求能力。当然,制定改革政策,必然涉及到利益调整,恐怕遇到来自部门的、地方的、区域的各种利益的阻碍,这是积累了几十年的固化矛盾。
  第二,通过创新,解决城市化发展可能带动的内在需求。而创新点就在智慧城市。

  二、城镇化与高科技的结合是智慧城市
  我国有2万多个城市,未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众多的城市将容纳9亿多的城镇人口,它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并且和我们现在经济增长结构及需求结构都会发生关系。
  很多人看到,我们地产出现了问题。那么,地产问题出现在哪里?出在同构性的扩张和复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但是不等于我们地产没有前景。毕竟未来几亿的进城人口,在空间上要发生变化,而他们的收入增长决定其住房需求也必然会有一个较大的变化。
  但是变化在哪里?和“互联网+”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就得从智慧城市的概念、问题以及模式等讲起。什么是智慧城市?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21世纪的两件大事”。高科技和城镇化的结合就是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将城镇化浓缩到“点”上。
  现在谈到智慧城市,很多政府非常关心。而政府对这种新概念的过度关心,恐怕会引起新一轮的政绩工程。比如,“大数据”是非常好的东西,但是现在政府显然忽视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政府在人力资源方面有没有足够的能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
  第二,政府的日常工作需求,是不是能保证这两个平台满负荷地运转?
  第三,在当前地方债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政府有多少财力能投入到这两个平台的运营和维护中?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它也和我们的发展阶段、经济水平、自身能力有着必然的联系。总之,我们反对地方政府大面积推广他们所谓的“智慧城市”,因为这种政府主导的行为往往强调政府的巨额投入。
  但是,“智慧城市”有没有发展的空间?回答是肯定的,但前提是政府管理一定要改善,一定要提升。一方面,大量碎片化的数据在政府掌控下处于闲置状态,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市场对这些信息有非常充分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把政府的、城市的信息数据向市场开放,那么我们海量的信息资源就可能被市场充分利用。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政府管理能力?一是,政府可通过PPP的方式,从拥有“大数据”的企业手中回购政府所需要的服务;二是挖掘智慧城市巨大的市场潜力。

  三、跨界组合打造智慧城市样板
  我们理想的智慧城市,它不仅仅是给一个家庭,一个社区带来变化,而且还能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它会根据需求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并提升家电制造的功能,而这个功能还要和其他社会服务联系在一起。
  在“互联网+”的概念下,地产业形成的社区模式,加上金融服务、远程医疗服务、健康、保险等各类市场化服务的内容,通过智能互联网的方式,再和大型电器制造商结合在一起,便形成“跨界组合经营”的新地产模式。这是我们对于社区带头跨界组合模式的一种新设想,也是我们设想的智慧城市模型。
  反过来想,我们从这个模型出发,先建立一个开放接口,借助大数据、云平台,使得整个城市的社区和组织系统都得到有效的连接,便会形成中国未来可能的智慧城市模型。我们已经在全国选了十几个样板城市,并且一些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大型的地产商和金融机构,纷纷加入我们的智慧城市联盟,希望在这十几个城市做出经典样板。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给予什么样的支持:第一,开放数据信息,提升治理管理能力,为社会服务;第二,对样板城市实施支持政策,促进市场开放和智慧城市经验的推广,推动建立智慧城市的市场化机制。

      四、智慧城市是具有综合功能的市场化服务系统
  智慧城市不仅是某一个碎片化的点,譬如一张卡、一辆自动公交车、一辆公共租赁自行车,而是一个具有综合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化服务的系统。比如,过去我们的地产项目平均有150亩地,这150亩地上的房地产开发过多地强调了视觉,后来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先生开创“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使得房地产开发由注重视觉转向重视综合功能。那么未来还能不能发生更多新变化呢?还能不能通过智慧的方式,使我们在居住的环境空间里,感受到低碳、方便、宜居和美好?
  日本主要通过智慧城市模式来实现低碳目标。例如柏之叶,一个25000人的小城市,通过完善综合配套管理,实现了“跨界整合”,以不动产为基础,25家大企业共同塑造智慧城市。这25家大企业既有地产商,又有大型的电器商、不同制造业的设计商,还有金融、保险企业的参与。
  这种“跨界模式”充分体现了有效利用能源的目标,同时也改变了社区服务方式。我们现在想,日本的这个智慧城市强调能源、低碳的目标,而我们中国则可以是多重目标,既解决能源、低碳、绿色的问题,又解决集约、紧凑的问题,还要解决方便、宜居的问题。
  我们已经习惯了那种绿色空间,但我们更希望在城市里生活得更方便,而“智慧”的手段,确实会给生活带来方便。我们的互联网发展比日本好很多,那么我们在新建社区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一卡通”+“手机”的方式,来实现对所有家庭的公共服务收费?家庭的所有电器设备是不是可以由一个智能控制中心来统一控制?所有市场化的服务是否可以由连接到每个家庭的智能中心来提供?
  实现这样的蓝图,不仅需要互联网软件,而且需要硬件产品,那么我们能不能实现互联网软件和硬件产品的结合?
  韩国松岛市的做法是,通过有线网实现网络连接,同时带动了三星电子产品的更新发展。这种模式通过对每个家庭、每个社区的控制变化,使每个产品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升级;而当一个产品满足了更多智能需求后,又会自动发生更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