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新闻 >
国务院力推的“海绵城市”建设,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作者:admin 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李克强总理9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10月9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表示,计划3年内投资865亿元,建设16个“海绵城市”试点。那么,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建造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对我们又有哪些好处?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就是通过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收和释放雨水,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同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近年来,中国城市“逢雨看海”屡屡发生,打造“海绵城市”迫在眉睫。
  目前,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江苏、安徽、辽宁等省已印发指导意见,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如何建造“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的核心就是合理地控制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主要就是靠“渗、蓄、滞、净、用、排”六个字来实现这个目标。
  怎么来实现这一目标呢?
  第一是“渗”。要加强自然的渗透,通过土壤来渗透雨水,这同时也是一种吸纳雨水的过程。
  第二是“蓄”,就是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原来到湖里的还去湖里,原来到沟渠里的还去沟渠。
  第三是“滞”,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
  第四是“净”,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
  第五是“用”,尽可能利用降下来的雨,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雨水资源的利用。
  第六是“排”,有些城市就是因为降雨多了,渗透也渗透不了,用也用不了那么多,所以才导致的内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它排掉。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目标,而是一个综合的目标,是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的转型。
 
“海绵城市”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这一比例要提高到80%以上。
  使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实效。同时,还能有效的解决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使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