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新闻 >
王俊: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admin 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导读
“我们要以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为主线,以绿色化为发展理念,以工业化为发展方式,以信息化为发展手段,以标准化为发展保障来推动我们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我们的高质量的发展。”在11月9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董事长王俊提出了这一观点。
 
王俊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董事长
 
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荣幸能在这个论坛上就落实“新发展”理念来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的一点思考给大家做一个汇报,有不妥指出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从三个方面来给大家汇报:
一、关于建筑行业科学发展的形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建筑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也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作出了一定的部署, 2015年中央召开了会议,为我国城镇化的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2016年也发表了重要文件,中央提出了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同时国务院及国务院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在“十一五”之前我国在建筑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化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中,大的研发主要是落在一个一个技术的点上,比如说城镇住宅要抗震等等。在“十一五”之后,确定了城镇化于城市发展的要求,建设了发展规划,专门设立了就专项规划来进行,从整个建筑行业发展的角度来开展研究。到“十三五”专门设定了绿色建筑等等专项,开始了从行业的角度开展体系上的研究。
  从建筑行业目前的水平来看,改革开放40年以来建筑整个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发展,在某些关键科技点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比如说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等特种机构领域的工程设计建造和集成技术应用,已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上海中心、北京建的最高的建筑等等都是由我国自行按照自己的标准规范,按照自己行业法规的要求进行设计完成。这些领域我国都处于世界的领跑水平,但是我们的大部分还处于“并跑”和“跟跑”的水平,比如说绿色建筑节能等等领域,虽然在一些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抢占了制高点、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总体上还是属于并跑的节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我们提出了如何推动高质量的发展。当前的形势大家都知道,中美贸易战我们卡脖子的技术信息安全,同时也有环境保护,对我们提出的蓝天保卫战以及劳动力人口的拐点,等等这一些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倒逼我们来思考建筑行业如何实行转型升级。
二、推动建筑行业的高质量的发展
   从建筑行业的发展来说,离不开四化,即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绿色化就是以人为本、节约资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和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最根本的目标。工业化就是提高质量和效率,减少人力,降低能源资源消耗,这是工业化也是工业发展的手段和目的。信息化主要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手段,在全产业链上推动建筑产业提质增效,加速传统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标准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体系,为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输出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提高发展质量要求我们从这四化方面来着手。
(一)绿色化
从绿色建筑提出的初期,我们主要是注重于绿色化技术的堆砌。我认为,应该从几个维度来研究以及推动它的发展:第一是从绿色化的性能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这就要求我们对房屋建设的节能率要不断地提高,要提升建筑品质来推动健康建筑概念的普及以及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为了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要加强近零能耗,超低能耗产能建筑这方面的应用。
第二是全生命周期的方向。要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要加强老城镇的改造以及绿色生态区的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在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上,要近低能耗、近零能耗和零能耗,这是建筑节能技术方向。建立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研究开发高性能低碳建筑材料和部品及高效能源设备,通过规模化可再生能源高效率利用,建立建筑主体和分布式能源集成联动系统,实现产能建筑和建筑零碳排放,这是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三从健康建筑的角度,是落实以人为本,提升建筑舒适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现在健康的标准也是我们一部协会标准已经批准发布了,标准中主要考虑社会、心理和生理三大要素,覆盖了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六大方面。健康建筑既是绿色建筑的更深层次发展,又是工程建设领域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和“十九大”中增进人民福祉、提升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方面。
第四是推动既有建筑改造,又要营造健康宜居环境。包括单体建筑,要进行宜居环境改造,要适老化改造,要在能效、环境、安全等综合性能方面提升。同时,也要加强城市更新,包括地下空间改造与利用,利用公共设施改造以及老城区的再利用等等。
推动履行生态理念从建筑单体到区域集成的方式转变,这是发展的必然方向,绿色生态城区的概念也一定会像绿色建筑一样,慢慢在人们生活当中逐渐普及这个理念,也会逐渐深入到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中,未来也将与绿色建筑一样,向精细化、实效化方向发展。绿色生态城区,实际上覆盖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本身在城区当中的绿色建筑、资源与碳排放、产业、经济、人文等等方面。
(二)工业化
工业化是建筑工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工业化就是将工业化思维应用到建筑的全过程。大家知道,工业化就是以标准化技术为引领,带动设计、制造、施工、装修一直到运营的全产业链工业化,要发展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工业化的建筑体系,最终实现的目标就是提升工程质量,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使建筑行业转向高质量的升级。
  工业化包括:第一是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模数化、构件标准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等等,发展适用于住宅、办公、仓储、物流、学校、停车楼等不同功能需求的适宜的装配式技术体系。提高全产业链信息化水平,探索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EPC总承包模式。同时推进钢结构的工业化进程。随着钢材料的增加以及资源利用等等要求的提出,要加强在住宅中利用钢结构体系的研究。本身钢结构在住宅中应用不仅仅结构本身,而且要加强结构体系的研究,包括完善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来提升应用。
  第二是要提高现浇建筑的工业化建造技术水平。现阶段,有大量的建筑是在用现浇的混凝土来建造建筑,尤其在一些超高层建筑中采用,因而,现浇结构的工业化是我们不仅不能忽略而且需要加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包括新型模板体系、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等等。同时,也要注重推广内装一体化设计与施工水平。
(三)信息化
众所周知,当前BIM在建筑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BIM信息技术从单体的应用向CIM也就是城市的应用方向已经成为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平台和专业软件开发及应用将是未来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从单体建筑BIM的应用,从数字建筑到数字城市一直到数字中国,来推动数字化建筑在全产业链、在全生命周期从单体建筑到城市集群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对信息化技术尤其是平台技术的研究,要越来越重视。为什么?大家都知道,BIM的基础平台,比如三维模型软件主要是借助于国外软件的基础上,城市集群到数字中国对国家安全会带来更大的挑战,这要求我们一定要在基础研究上下功夫。
  BIM也是建筑业信息化最佳的应用,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现在BIM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与我们的软件开发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等等方面有关。我们一定要从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角度,来推动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要加强协同平台的开发,要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平台,形成建筑工程与全生命周期的建设应用系统,来推动BIM向CIM的应用,来融合BIM+GIS、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数字化应用提供平台。同时智能互联推动智慧建筑发展,为智能建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的机遇。智能建筑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在智慧化、虚拟化、定制化方面,只有加强研究,才能使建筑插上智能的翅膀。
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的“二化融合”。新型工业化离不开信息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三、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思考
标准化工作的重点聚焦在四个方面:建立先进的标准体系;发展市场自主标准;推进标准的领域拓展和推动标准国际化四个方面。
第一是要建立先进的标准体系。之前我国标准主要是以政府来主导制定的,包括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企业和社团标准的法律地位是在新修订的《标准化法》中确立的。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大好形势建立新型标准体系,即:以政府主要制定强制性标准向技术法规的方向发展,以市场自主制定为主,最后形成一个国际化、门类全、层次清、协调统一、操作性强、紧扣建筑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形成一个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行业标准补遗漏、团体标准搞创新、企业标准强质量的标准化格局。
要建立新的标准化体系,我们现在正在推动全文强制规范,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类和通用技术类,现在已经开展的有38项全文强制“国家工程建设规范”,2项全文强制产品标准。
  全文强制规范,它的编制工作非常必要、及时,是工程建设标准改革的重中之重;它是工程建设活动的技术依据,是政府依法治理、依法履职的法定依据,是重要的市场规则,更是底线要求;应保证统一性和权威性;严格确定制定的范围,主要在安全、环保、健康、卫生等方面来作为重点;同时一定要加强可操作性、能落地、可实施性方面的研究。
  推荐性标准总体发展思路就是整体收缩、体系优化。从目前来看主要是中央、国务院、住建部特殊要求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可立项。2019年新趋势,40余项工程建设术语标准,政府职责、社会公益性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保留或者进行修订。
第二推进标准领域拓展。要延伸范围和扩展标准的编制的维度来推进智慧城市、美丽乡村、绿色低碳、建筑工业化等领域标准化工作,推进大亚湾、雄安新区等区域标准化工作。
第三要发展市场的自主标准。发展市场自主标准就是要进一步激活市场创新的活力,发挥市场的主体活力,来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及时推广应用,从而促进质量的提升。这里面就是包括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两大部分,团体标准要鼓励在政府采购、社会管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招投标中来建立。企业标准要建立一套领跑标准的体制机制,一定要防止在企业标准的改革当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发生。
  对于发展市场自主标准,尤其是团体标准。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发布之后,各个协会也都分别成立了标准化的组织,进行标准制订和准备承接国家原来的行业标准等等。我认为,我协会要处理好五大关系:我们的标准质量、我们的组织管理、不同团体之间的合作和竞争的关系、确定编制标准的目标和目的,实际上也就要建立我们的标准体系,以及怎么在市场当中能发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的作用,就是一定要加强我们的品牌建设,实际上品牌也是未来团体标准赢得市场认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这当中有一系列的管理程序。企业标准要在专利及专有技术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利益最大化;在创造“游戏规则”与需求,销售规则、服务与品牌;要更容易与中国标准“走出去“相结合;标准的改革为企业标准的制定,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第四是推动标准国际化。怎么来实现标准国际化是标准化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标准的国际化一定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国际化的理念,要有外向型的战略,要使标准在国际上所知道、所认可、所采用。这需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业支撑、多方合作联动来创建我们的品牌,来编制宣传推广我们的规范和我们的项目,以前我们这方面工作做得不够,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这项工作。大家自觉来参与或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尤其是“一带一路”为标准“走出去”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希望大家一起来共同努力,在标准的国际化上共同下功夫,使中国标准为世界所知,使中国标准为世界所才采用,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
  当然,推动标准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政府、各界以及各社团、企业高度重视,需要大力的投入,需要人才的培养,需要工作的模式体制机制。
   我的报告核心思想是:提升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以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为主线,以绿色化为发展理念,以工业化为发展方式,以信息化为发展手段,以标准化为发展保障来推动我们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我们高质量的发展。